我爱我家 120集–大陆情景喜剧的最高峰,120集遭遇大量的意外却仍然坚持下来。
我爱我家讲述了贾家一家人的故事,米兰达 则是女主角兼编剧米兰达的半自传式情景喜剧,故事围绕米兰达,她的骨灰级闺蜜斯迪微,有趣优雅的米兰达妈妈和米兰达暗恋多年的暖男盖里展开。虽然一个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北京,另一个是在21世纪的英国萨里,一部的主角是传统的贾家人,一部则是英国现代大龄单身女青年和她的家人朋友,或许时间,人物地点天差地别,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优秀的作品。前者历经时间考验已是公认的经典,是国产情景喜剧的高峰,后者虽年代不久,但相信假以时日也能成为一部经典,因为他们搞笑却不恶俗,演的是戏,讲的却是真实的生活。反观现在流行的公寓之流,比较之下,高下立现。或许对情景喜剧不该过于严苛,只要能要人发笑就好,可是笑过之后能不能为我们留下些什么,即使不是一座黄鹤楼也不要一如春梦了无痕。
再者,贾家对长辈的孝顺,兄弟姐妹间的有爱贯穿全集,在此不再赘述,而这些不正是中国人日渐丢失的传统美德吗?米兰达里有这样一幕。米兰达和史迪微开车要去阻止盖里结婚,当然结果是一场乌龙。途中偶遇公路施工,路政工人举着无法通行的交通指示牌,米兰达停下车喊路政工人将牌子转到指示通行的一面,路政工人不应,于是米兰达上前将路政工人按在地上调转牌子,之后才开车通过。这一幕极具喜剧效果,却也在无形中将英国人对制度的遵守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情景喜剧首要任务是让观众笑,但是这两部却在无意间还起到了宣扬传统美德,教化民众的作用,这大概是他们成为经典情景喜剧的根本原因,因为笑和时间一样转瞬即逝,但有些东西因为深刻所以被大脑记住。
图片来源:1994 我爱我家 1080P 高清 中文字幕
93年那会才十几岁出头,很肤浅的笑,今天再看,30岁出头,不肤浅,不敢说深入,喜剧很难拍,无厘头的,自周星驰后太子妃有一个新的尝试,闹腾的,徐峥和邓超演绎的很癫狂,温情的,借鉴老友记的武林外传横亘成十年经典,但喜剧的最高模式,周星驰有,我爱我家也有,但我爱我家以120集的总容量,傲视一切。喜剧最高峰是什么?我觉得打个比喻,就是马云和你谈自己当年干过的傻事错事无脑事,用幽默的语言把自己黑的完无体肤,你笑完,觉得他不仅仅是个企业家,而是一个领悟者,是个国民“爸爸”。 我很纳闷,自从周星驰和我爱我家之后,中国的剧作品应该说在一路下滑,星星太少,长夜漫漫,仔细品味我家的台词,都是老胡同,老邻里的鸡毛蒜皮的笑人笑语,在93年还留有那一丝丝的余温,城市化进程让这些东西慢慢的失去土壤,周星驰后来的喜剧过于深刻却失去笑点,除了自身会当凌绝顶的重担,香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元素缺失往往被忽略掉,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剧作品都在开始靠消费记忆赚取钞票。 如果再站高点,应该说,邻里和胡同,是族群向单个家庭过渡的产物,从人类建立国家开始,从姓氏群体,家族,族群,单个家庭,作为政权对立面的对抗组织越来越分化,抵抗能力越来越涣散和衰弱,从春秋开始的姓氏群体立国,到门阀抗政,唐后散在村落的族群与政权互相利用互相抗争,最后在文革和城市化进程中,族群被彻底砸碎,对于政权而言,从群体到家庭到个体,对抗的力量级已经天差地远,对个人而言,个人私欲对财富的攫取与无需再分配,能更加快速的满足财富的欲望,不知不觉中,走完了85%的进度。 或许,这就是现在我们的喜剧越来越难拍,越拍越肤浅的症结吧,旧的土壤已经失去,新的土壤还在培养,青黄不接,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和我们,站在同一个心理纠结点。 我爱我家那副字是王秉新写的啊,今晚才看到,值钱啊,当初小时候真是瞎了眼了
我不知道这件封建社会发生的事,谁应该受到惩罚。胡学范年轻时在乡下由于包办婚姻被迫和亲表姐结婚,生下弱智儿子阿大,随后老胡留洋自由恋爱和胡伯母结婚,四十年后表姐去世,阿大找上门认亲。这时情景喜剧的笑点大多表现在弱智儿子的肢体表现以及贾家替老胡圆谎、说服胡伯母的言辞上。喜剧对于观众的冲击力最大程度体现在“矛盾”,这集便是“拥有智慧与开放思想的老胡”与“象征封建社会的弱智儿子”、“老胡犯下的重大过错”与“胡伯母原话:我们可是个正经人家”以及“老胡与老傅日积月累的矛盾”与“老傅替老胡背锅圆谎调解”。截止到目前,这些矛盾的爆发都是“好笑”的。
我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揣摩着结尾会如何收场,无非是胡伯母同意收留老胡的私生子或者私生子又有了新的归宿,但没想到梁左先生给了我当头一棒。当矛盾体现在情感上,真是阻塞又迷茫。阿大也离过婚(育有一女,随后前妻改嫁),他女儿找上门想把自己亲爹带走。和平劝说让姑娘把阿大留在老胡身边,说:“你爷爷年轻时对不住你奶奶,他心里够难受的了,你把你亲爹给他留下,多少对他心里是个安慰呀。”姑娘站起来就走,说:“我不,我不让他得到安慰,我就把我爹带走,我要让他后悔一辈子。”